現今全球人口高度移動,在城市人際社交距離明顯不足的環境因素驅使下,未來全球流行的疫情發生可能成為常態,人類社會必將學習與病毒共處。
疫情與你我的距離
職業安全衛生議題近年逐步被重視,議題的各個面向、理論蓬勃發展,範圍不外乎探討事業單位的內部風險。然而在新型冠狀病毒全球大肆虐之際,又有不同的「新興傳染病」虎視眈眈,職安衛的另一個議題-公共衛生,則作為外部風險項目逐漸受到重視。專家學者們對此討論著事業單位在環安衛面向的防疫議題,各大小企業也在這波浪潮下祭出各式防疫策略。
本篇文統整國際間對於傳染病在企業端的預防實務概念,若您所在的工作場所符合以下條件,可參考本篇節錄之風險預防項目:
1. 辦公室、廠場人員密集接觸,難以保持安全社交距離。
2. 營運考量或作業性質限制,不易將現場作業轉換為遠端工作。
3. 未設有公衛控制相關部門。
企業為何應洞察相關傳染病的風險
政府、公部門在疫情期間中,持續推行相應的規則及指導方針協助維繫社會正常運作,如美國勞動
部職業安全衛生署(OSHA,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)針對新冠肺炎推出的工作場所減緩及預防疫情擴散指導方針。企業作為社會正常運作的一大要角,除了遵循相關指導原則外,更應搶佔先機,洞察內部潛在風險。
由於公部門所推行的相關指導原則多針對當下的疫情,如在新冠疫情下普及之個人防疫措施。但現今全球人口高度移動,在城市人際社交距離明顯不足的環境因素驅使下,未來全球流行的疫情發生可能成為常態,人類社會必將學習與病毒共處,若在企業端有相應的風險評估方法,即可早一步在疫情擴散前掌握風險資訊,如「公司內部若感冒人數達一定比例,應提高風險層級,進而執行相對應作為」,如此便可及時建立建立企業內部安全衛生防護網,降低未來各式傳染病對企業營運的影響。
企業的風險管理項目
回到環安衛的改善標的,以下列舉出幾個較常被提到的公衛面向風險項目供作參考。
1. 一般工作者感染的風險:風險評估的內容可包括日常的防疫項目
2. 高風險疾病工作者的感染風險:相較一般工作者,醫學上是否有該傳染病之高危險族群
3. 疾病內/外部傳染的風險:工作者於工作場所內/外部的感染可能性,主要以人員流動頻率來評估
4. 防疫措施衍生性風險 :因防疫措施所引發的工傷風險,如因口罩導致的工廠熱傷害
5. 員工心理層面風險:相較於平常時期,防疫期間工作者所承受的心理壓力風險
ESH系統化的運作
企業在各種災害預防上的評估及調整,一直都相當依賴安衛專家,無論是天然災害如颱風、地震,或是與人為疏失如火災、疫情。這波COVID疫情或許是個契機,考驗著企業緊急狀況的應變能力外,永續發展目標(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,SDGs)概念也會在此拿出來檢視及運用。
作為環安衛管理項目之一,永續發展議題也應納入整體系統化地運作及評估,迎戰下一波潛在的疫情。本篇提及的風險評估,以及下一篇將會提及的改善措施,都是系統中的關鍵環節,在運作同時,若能進而輔以效率且準確的數位化管理工具,一定能大幅縮短與目標的距離,讓事業單位安心處在更全方位的防護網下正常運作。
若您對系統化或電子化有任何想法(想像),歡迎來信與我們交流~
*本文僅供參考,實際運作仍需參考現場狀況,
如有疑義敬請參考以下參考資料來源,並請不吝來信賜教。
參考來源:
沒有留言:
不接受新意見。